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通知
http://www.dlsd.org.cn
汽车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0%
查看次数:【1693】   发布时间:【2010/11/22】
伴随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危机也逐渐凸显,汽车厂商之间正在上演“圈人大战”。近日结题的《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报告预测,预计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我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2010年将达到356.87万人,2015年突破500万人大关,到2020年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左右。

历时1年的《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揭牌后所做的第一个课题研究,也是我国第一个系统研究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的理论课题。课题组由同济大学领衔,聚集了同济大学经济管理、汽车管理等专业的10名博士后。课题研究对中国汽车人才现状、汽车产业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我国培养、开发和使用汽车人才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思考。课题构建了我国汽车人才发展的总体框架,为我国尤其是上海地区汽车产业人才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

汽车厂商上演“圈人大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市场和产业规模高速增长。2004年中国汽车总产量为507辆,居世界第三位,行业总产值超过1.1万亿元,直接就业人数212.3万人,间接就业系数1:7.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3亿辆,年产量达到1500万辆,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国。

课题报告披露,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汽车人才队伍已经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人才问题已经成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汽车厂商无不在招揽人才方面倾注大量心力,“圈人大战”频频发生。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外资汽车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急需熟悉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人才;而民族汽车产业的崛起和壮大,也需要大量人才补给。

课题报告指出,汽车人才并不单纯指从事汽车制造业的人才,还包括与汽车制造相关的其它专业人才。

课题报告预测,预计在生产力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我国汽车产业职工人数2010年将达到356.87万人,2015年突破500万人大关,到2020年达到776.23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0%左右。进一步预测显示,2010年工程技术类人才将达38.47万人,2015年达58.44万人,2020年达85万人。通过预测分析可以看出,大力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十一五”期间是国内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

复合型人才将成竞争焦点

目前,我国汽车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不仅缺乏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还缺乏知识结构横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电子技术领域、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同时,我国汽车产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也十分缺乏。另外,在汽车产业链的其它环节上的人才,如汽车产业管理人才、汽车营销人才、汽车物流人才、汽车交易评估人才和汽车专业服务人才等也十分缺乏,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课题报告认为,在我国的汽车人才中,研发人才的匮乏尤为严重。就数量而言,我国汽车产业研发人才严重不足。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中,研发人才一般都占到3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例还不到8%.我国汽车业拥有500人以上的研发机构算是大型的,在奥迪公司则达到8000人之多。从水平而言,特别缺乏大师级的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汽车业仅有1名院士。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年鉴2002》的统计,我国汽车行业的科研机构中,研究员级高工仅264人。一般而言,汽车行业培养普通的汽车设计师还容易些,但要培养掌握汽车关键技术的高等人才,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从全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看,我国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欧美及日、韩等国相比,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数量仍有很大差距。

当前我国高素质的汽车营销人才缺口很大,从业人员大多没受过专业训练。汽车专业营销人才不仅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还需要熟悉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性能、维护保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能及时收集反馈市场信息,把握汽车市场的消费趋势。同时,我国汽车维修业的高级技术工人也十分紧缺,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结构比例为4:5:1,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2:4:4。

课题报告特别指出,汽车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如汽车研发人才不但要具备机械制造技术,还要懂社会学、美学等相关知识;汽车营销人员不但要具备销售技能,还要懂得金融、保险、公关等知识。这类人才极度缺乏、数量极少,将成为中外企业的竞争焦点。

上海汽车业紧缺三类人才

未来十年中,上海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在研发能力的提升、资本运作范围的拓展和市场销售的国际化上,所以对于各类汽车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课题报告指出,上汽集团研发人员中车辆系统设计人才的数量缺口较大,远不能满足集团在研发上战略型转移的需要。在资本运作的人力资源配置上,由于资本运作的重点将从利用外资合作生产转向走出国门跨过经营,因而投融资、跨国企业购并等资本运作方面的人才将成为紧缺人才。在市场开拓人才方面,上海汽车工业虽然已拥有一些国内市场开拓人才,但随着发展战略的演进和对国外市场的进军,需要一定数量的掌握多种语言、熟悉外国文化又精通汽车营销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按照上海汽车工业今后的发展趋势,科技开发、资本运作及市场开拓人才将成为紧缺人才,培养和储备这三类紧缺人才是上海汽车工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此外,有关汽车旅游、体育、赛事和融资方面的人才,在上海也将成为需求的热点。

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我国汽车人才教育、培训和培养体系不能满足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需求,造成汽车后备人才严重不足,同时所造就的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产业年鉴2002》的数据显示,根据2001年我国主要高等院校汽车专业在校生的规模,平均每年只有4000多名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进入社会。从近年汽车研发人才的供给来看,我国汽车专业高校毕业生十分抢手,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汽车专业的毕业生供求比约为1:20。

目前我国尽管已有十几所高校开办了汽车专业,但由于教学内容、方式和教育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要。课题报告指出,一些高等工科院校的汽车工程本科专业虽然为汽车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但从长远考虑,这一做法的弊端也不少。首先,汽车是一个行业,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不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在院系设置中把汽车单列,不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其次,部分汽车工程专业学习内容不合理,培养出来的汽车工程人才知识面较狭窄、适应性不强。

六大举措提升汽车人才素质

为落实我国的汽车人才战略,提高全行业人才的整体素质,课题报告提出了中国汽车人才发展战略六大对策措施。一是设立全国性的汽车人才研究机构,统一指导全行业的人才开发工作;二是实施汽车人才“百川工程”,不拘一格降人才;三是实施汽车人才“特区工程”,为汽车人才提供“绿色”环境,所谓人才特区,实际上是为汽车人才特别提供一整套特殊优惠的软硬环境;四是实施汽车人才结构优化工程,改善汽车人才体系结构;五是实施汽车人才“强基工程”,改善人才教育、培训、培养状况;六是建设全国统一的汽车人才市场,实现人才优化配置。